彩神注册

2020中国企业500强特征分析、挑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9-29 13:38:01  

 

9月28日,在以“育新机、开新局:变革中的大企业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系列榜单,这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第19次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同时发布《2020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对中国500强企业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我国大企业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建议。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按全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14.4万亿美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

但受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国内生产总值年度增速创新低。

我国大企业须正视当前困难,积极应对挑战,坚持创新发展,为“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扎实基础。

 

01中国企业500强特征分析  

▌1.规模特征

2020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合计营业收入86.02万亿元,比上年度500强增长8.75%;500强企业对GDP贡献突出,营业收入与GDP的相对比稳中有升;入围门槛连续18年提高,2020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提升至359.61亿元;500强企业资产总额保持中速增长,净资产与归属母公司净资产增速均快于总资产增速;“千亿俱乐部”加快扩容,成员已增至217家;500强企业员工数量比上年小幅下降,对社会就业贡献略有下降。

 

▌2.效益特征

2020中国企业500强利润总额55705.76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38924.14亿元,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比上年500强增长20.02%、10.20%;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小幅提升,净资产利润率明显下降;27家企业亏损,亏损面收窄、亏损额明显下降;企业利润变化幅度变小,利润下滑企业减少至171家;企业税负压力减轻,纳税总额占全国税收比重“六连降”后小幅回升,整体综合税负连续4年下降;服务业盈利水平好于制造业及其他行业,但服务业与制造业、其他行业之间的盈利水平差距有所缩小;非银企业盈利水平显著低于商业银行,但二者之间的差距持续缩小。

 

▌3.所有制格局和发展特征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数量与上年500强持平,所有制结构基本稳定。在主要指标占比上,依然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在各主要指标上的占比均超过其数量上的占比;国有企业承担了比民营企业相对更重的税负,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综合税负率均比上年500强有所下降,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呈缩小趋势。

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税负差距较明显,综合税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非金融央企(6.65%)、金融央企(6.05%)、地方国企(5.46%),中央企业比地方国企承担了更重的税赋责任。

 

▌4.行业特征

2020中国企业500强共涉及75个行业,其中制造业企业238家,服务业企业181家,其他行业企业81家。与上年500强相比,制造业企业减少6家,服务业企业增加8家,其他行业企业减少2家。

在主要指标占比上,服务业、制造业各有高低,但服务业在绝大多数指标的占比呈上升趋势。

商业银行、证券与地产企业绩效表现突出,商贸服务企业在资产周转与人均营收方面领先,酒类企业排名有所下降;金融业在二级细分行业中持续占据突出地位,在6个主要指标中排名位居二级行业之首,但在净利润中的占比有所下降;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研发投入、拥有专利项数、发明专利项数、国际标准制定数4个技术性指标上领先。

多个行业入围企业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不同行业营收和利润增速差异明显。金融企业盈利水平明显高于非金融企业,但二者之间的盈利水平差距有所缩小;汽车行业入围企业数量保持稳定,但对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贡献持续下降;房地产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但净利润增速连续两年大幅下降。

 

▌5.总部地区分布特征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西藏、海南继续无企业入围,内地其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企业入围。总体上看,各地区入围企业数量更趋分散化,头部区域与尾部区域之间差距有所缩小。东部地区入围企业数量持续减少,西部地区入围企业连续增加,中部地区增加1家,东北地区减少1家。

在内地29个拥有入围企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10个入围企业数量增加、8个入围企业数量减少、11个入围企业数量保持不变。

其中,福建、广西、贵州、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四川、天津、重庆分别增加4家、2家、2家、1家、1家、1家、1家、1家、1家、1家,江苏、北京、山东、上海、新疆、辽宁、江西、安徽分别减少4家、3家、3家、1家、1家、1家、1家、1家。东部地区入围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人均净利润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6.创新特征

2020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投入总量相当于全国企业R&D经费的63.55%,研发强度为1.61%,回归历史最高值水平。

50%以上的500强企业研发强度同比有所提升,研发投入强度5%以上的企业数量增加2家;制造业研发强度持续高于服务业,并且保持上升态势;民营企业研发强度高于国有企业,但在研发投入总量、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上仍低于国有企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研发强度、人均研发费用、平均研发费用的行业排名中居首位;广东省在区域研发强度排名中位居榜首,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500强企业专利与发明专利数量持续增加,发明专利占比“六连升”。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创新产出数量与质量上均领先于其他行业,在研发强度、人均研发费用、平均研发费用的行业排名中均居首位,并且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具有较强的国际产业发展影响力。

 

▌7.国际化特征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49家企业申报了完整的国际化经营数据,与上年500强持平,但跨国指数比上年500强提高0.41个百分点。500强中国际化经营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均低于非国际化经营企业,人均收入、人均净利润也低于非国际化经营企业。

分类比较看,国有企业国际化程度高于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程度高于服务业企业。

在国际化企业中,国有企业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均低于民营企业,服务业企业收入利润率高于制造业企业,制造业企业净资产利润率高于服务业企业。75个行业中,有45个行业的企业国际化比率高于50%,但有8个行业的企业国际化比率依旧为0。

国际化经营的行业覆盖面、区域覆盖面均有所扩大,但区域企业国际化比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并无必然联系,东部发达地区入围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比例并不一定高于中西部地区。

企业国际化经营与营业收入等指标显著正相关,与净利润等指标则呈现弱的负相关。249家国际化经营企业中,161家国有企业的跨国指数为11.27%,高于88家民营企业的10.45%。

 

▌8.兼并重组活动

2020中国企业500强并购重组持续活跃,虽然参与并购重组的500强企业数量(167家)比上年(182家)减少了15家,但共实施了1072次并购重组,比上年500强增加了72次。

国有企业是并购重组的关键力量,104家国有企业共实施了567次并购重组。66家服务业企业共实施了699次并购重组,远多于74家制造业企业的275次和27家其他行业企业的98次。

东部地区是500强企业并购重组最活跃的地区,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分别有33家、22家、16家、14家、10家企业参与实施了并购重组,分别实施并购重组153次、170次、133次、28次、27次,占500强企业全部并购重组总数量的47.67%。

参与并购的企业资产、归母净资产、研发投入、人员与营业收入增长整体上高于其他企业,但并购重组与各指标绝对值、变化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

 

▌9.其他相关分析

2020中国企业500强资产负债率首次实现“三连降”,资产周转率有所提升,其中民营企业提升较快。企业资本劳动比持续提高,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大企业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人均产出水平持续提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差距再次扩大;企业换榜率自高位趋稳后持续回落,新上榜企业营业收入高速增长,但净利润大幅下降。

新上榜企业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连续上榜企业排名变化明显,部分企业排名变动较大。

 

02中国大企业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对我国企业发展构成较大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2020年全球经济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虽然我国采取果断举措,率先实现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疫情仍在蔓延,将会对全球各大经济体及产业链持续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增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及大企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2.国际经贸摩擦加剧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美国特朗普政府针对我国的一系列打压政策,虽然改变不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但其“去中国化”“实体清单”制裁等逆全球化的举措将会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影响全球供应链安全、恶化国际经济合作环境,将对全球各大经济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给我国企业的发展预期增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3.宽松货币环境与有效需求不足或助推大企业“脱实向虚”

今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加快经济重启与复苏,各国采取了降息等更多释放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我国经济在抗疫中快速复苏,回归正增长轨道,同样受益于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是,与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投资增长相对应的是我国经济面临的阶段性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出口增长乏力,尽管4月份以来出口总额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分别只有3.5%、1.4%、0.5%;另一方面,国内消费需求景气指数不高,整个上半年都处于同比负增长态势。如果后续消费需求指数不能加快增长,实体企业在实业领域的投资增长将持续受到压制,部分大企业可能会将从金融机构获得的低成本资金投向虚拟经济,从而诱发大企业新一轮“脱实向虚”。

 

▌4.中小企业全面承压阻碍国内产业链畅通

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遭遇外部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很容易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普遍面临订单减少、开工延后、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可能会有一批中小企业由于市场开拓受阻或资金周转中断而退出市场,从而导致相关产业链循环中断,并影响到产业链中大企业的正常运营。

 

03“十四五”大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的对策建议

 

▌1.精准分析发展环境,科学制定“十四五”企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必须学会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精准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发展环境,把握好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科学谋划发展路径,持续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有效对接政府部门相关规划方向与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本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是要明确“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的目标值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

三是要明确“十四五”技术发展方向,提出研发投入增长目标,设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目标;

四是要明确“十四五”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既要对产业与产业链布局结构调整做出科学安排,也要对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做出合理规划;

五是要对落实“十四五”国家与地方政府重大发展战略做出部署,确保企业规划服从并体现国家发展战略。

 

▌2.创新驱动,坚持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创新将成为最关键的动力,引进、模仿、改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将显著下降。

同时,“十四五”时期也是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叠加的时期,作为创新主力军的大企业,应主动用自主创新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要在创新驱动战略下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企业研发强度。当前大企业的研发强度尽管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足以支撑我国尽快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二是优化创新投入结构。要增加基础研发领域的投入,集中力量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是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既要注重引进,更要重视培养优秀创新人才;要突破时空界限,多渠道整合全球创新人才,用好创新人才。

 

四是完善创新机制。要加强创新经费管理,让有限的创新投入形成更多高质量的创新产出;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场化创新激励机制,让创新者合理分享创新成果。

五是做好创新成果应用与储备管理。要加快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技术研发要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在用一批,能够持续有效地支撑技术迭代升级。

六是坚持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突破推动产业链发展;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创新成果优化产业链布局。

 

▌3.加快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增强产业竞争力与话语权

我国具有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低端化短板,显著影响了我国产业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大企业要带领我国企业尽快走出产业低端锁定陷阱,整体上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有两条路径、四个维度。两条路径即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四个维度即产业基础、产业结构、产业价值、产业链水平。

具体来说,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业基础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向现代化方向演进、产业整体价值含量增加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资源整合则可以通过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优化资源配置,达成技术创新目标。

因此,我国大企业要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两条腿走路”与产业基础、产业结构、产业价值、产业链水平四个维度突破相结合;同时还要对产业链进行深度梳理,切实做好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等各项工作。

 

▌4.全面提升效率效益,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大企业要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效率效益,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一是要大力推进产品创新升级,以优质产品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加强企业管理,以管理效率提升经营绩效;

三是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借助先进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全面提质增效;

四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产周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是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5.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大企业应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先行军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掌控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

一是积极寻求与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发展机会,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本投入;同时梳理调整现有投资,适当从低端传统产业退出,将释放出来的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将企业科研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倾斜。

三是充分发挥产业基金作用,加强产学研用融合,打造开放性研发平台,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四是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带来的恶性竞争,促进企业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6.围绕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打造国际化经营新格局

 

我国大企业应通过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内产业链;同时,更要带头落实“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在整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一是优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关系,坚持以国内市场为主导、国际市场为补充,国际市场的布局与发展必须服务于国内市场的需要;

二是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基本遵循,推进国际产业链布局,国际业务的投资布局应当作为国内业务的补充与延伸;

三是高起点、高质量开展国际化布局,努力进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避免在国际市场进行低水平投资;

四是坚持多元化布局,以全球化为导向,既要坚持已有阵地,更要开辟新兴市场;

五是加强对东道国的政策研究,及时、准确研判政策走向,并提前采取应对举措,避免或弱化东道国政策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六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秉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力度,与东道国企业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的红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
大发6合-彩神注册 极速时时彩-官网 极速飞艇_彩神注册 北京快三_北京快三官网 极速时时彩官方-平台彩神注册 万人牛牛-彩神注册 平安彩票-平台彩神注册